谢国杰——跨学科应用主题
暖人心,启访学
2020年8月我通过“广州大学出国留学”公众号得知“广州大学—澳门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申请通知,从而获得一次宝贵的出境访学机会。然而,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寒假以及2021年暑期的两次实地访学计划无奈终止(2021年暑期项目之后在线上顺利举行)。就在所有同学以为项目到此为止之时,国际教育学院的负责老师又为我们争取到第三次访学机会。老师所给予的这份独特的“恩宠”深深温暖着每一位参与项目的小伙伴。
事实上,无论最终是否成行,每次访学前负责老师们都在精心准备各项资料,全力协助我们办理相关入境手续。邀请函发放、通行证办理、访学指引、出行指南、日程安排、主题课程、核酸预约提醒等工作详细明确,在线答疑快速准确、通俗易懂。即便整个过程一波三折,但老师的支持和理解,小伙伴的合作与期待让这次访学从一开始便充满了温暖和爱。迟到的不是失望,是幸福,是信任。这种失而复得的幸福使我们更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们憧憬澳大的育人模式,向往澳门的浪漫气息,遐想湾区文化的别样风采。而刘丁己教授在2021年暑期线上项目的再次邀请,祖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科学举措,一次次增添了我们对项目成行的信心。就这样,艰难崎岖看似无望的访学,在多方计划、组织、协同、执行和保障下奇迹般重启。
小组课程讨论
进课堂,学思辨
鉴于项目的参与成员来自不同学院的多种专业,澳大为我们安排了跨学科综合应用课程。五天的学习时间,由四场各具特色的专题讲座以及一次小组总结报告组成。这些精心安排的课程,既考虑了大家的专业背景,又紧跟时代发展前沿。加上教授们别具一格的授课风格,启发、辩证、参与式的授课思维,一场场沉浸式体验呈现在我们面前。
张文瑜教授通过案例引入与分析,以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带领我们感受《跨文化新媒体与广告营销》课程的魅力。Pascall Fruit Burst、Fast Fashion、Zappos Marketing Strategy、Volvo Dynamic Steering等案例新颖且充满趣味性。在小组讨论环节,张教授更是为每个小组都提前准备好了移动小画板以及各色大头笔。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画笔的组合将小组观点展示在画板上,然后进行360度的观点陈述。值得一提的是,张教授还准备了幸运礼物。新奇的观点、完美的陈述、心领神会的小组配合均可以是获得奖励的缘由。
正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期,有关湾区经济的话题自然备受关注。杨毅柏教授从外生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创意→非竞争性→报酬递增→长期经济增长或不完全竞争的逻辑演变过程。此外,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创意指标对比,以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了湾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及趋势。记忆最深的是提问环节,杨教授主动提出我们的问题可以不受约束。当然,我们也没让杨教授失望。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频频出现,除专业知识以外,还涉及杨教授的个人学习经历、择业原因、婚姻状况等。在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之余,杨教授也为我们未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了指引。这样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讲座谁不爱呢?
蔡天骥教授则通过《审判书中的错别字--文本挖掘技术应用一例》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前沿技术改进传统审判文书的盛宴。蔡教授立足于团队目前深耕的研究领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审判文书资料获取的渠道、优势和挑战。例举了自然語言处理技术在解释人类语言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对诸如最大匹配分词算法、最短路径分词算法、n-gram model分词算法的原理和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虽然我们大多来自社科专业,但蔡教授对文本挖掘技术的引入为我们日后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洞见。最重要的是,从蔡教授的研究领域不难看出他们是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研究人员。这与我校的育人方针高度契合,也是我们每一位学生毕生应谨记的初心和使命。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艺术、设计、审美与生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黄淑芬高级导师以此为导入揭开了《艺术·设计·审美·与生活》讲座的序幕。黄导师长于香港,常年在港学习工作。为了让大家尽可能理解课程内容,黄导师不断在英语、粤语和普通话之间进行切换。黄导师谦虚说她的普通话讲得不太好,实际上我们能感受到她在努力说准每一个发音,港普中透露着亲切与热情。黄导师的艺术案例颇具国际视野与民族传统。有欧洲名画《春》、《维纳斯的诞生》等,也有中国古代传统画作《观音坐莲》、《年画门神之秦琼和尉迟恭》等。最值得一提的是,黄导师为我们提供了半小时的手工课时间。不过,谁家还没有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呀。这方面,我们还是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的!这门课程,我未曾告诉自己刻意去学习什么,只在心底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悟生活,要学会拥抱生活的美好、理解艺术的表达。
小组总结报告合影
游澳门,品人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走进课堂,澳大校方也为我们安排了人文交流和校内外参访活动。大学图书馆、大学展馆、住宿式书院以其科技十足的魅力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彰显澳大年轻、奋进的决心。黑沙滩、龙爪角、龙环葡韵、疯堂十号创意园、大三巴牌坊等,这些自然与人文历史景观穿越时空隧道向我们诉说着澳门的前世今生。除此之外,在学有余力时,约上同行的小伙伴,我们也开启了“逛、拍、吃”模式。
校内参访(图书馆)
校外参访(龙环葡韵)
澳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国际多元化的海上花园城市,有着不计其数的知名景观与美食。但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热情、高素质的民众。数次来澳门,与茶餐厅服务员、公交司机、商店售货员交谈时(用普通话),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由于不会粤语,这为我的旅行提供了许多便利。此外,这里司机停车礼让并挥手示意行人先行的场景随处可见。最让我感动的是,有次下车向接送我们往返校园与住所的大巴司机道谢时,他说“不用谢,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就好”。这位司机年龄大概在六十岁左右,澳门本地人。如此质朴而又殷切的回复更是让我增添了对这座城市以及本岛居民的好感。不可否认的是,在防疫方面澳门同胞也做得非常优秀。虽然受疫情影响来澳旅游的大陆游客确有减少,但大街小巷的出行民众都有自觉佩戴口罩。到处可见的场所码更是为精准防疫提供了一个科学可行的举措。澳门,不仅有可以引以自豪的城市建筑、商业模式、自然和历史景观,更有具备强烈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高素质民众。
校外人文交流(大三巴牌坊)
喝水不忘挖井人。此次奖学金访学项目是在新时代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推动粤港澳教育合作,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互动和师生交流的背景下开展。我真心感谢访学项目的资助方、奋战在祖国各地的一线抗疫人员、项目的组织者和负责人、澳大的指导老师以及同行伙伴的帮助。这次访学内容丰富,结业仪式感爆棚。刘丁己教授在项目末期的线下回访,更是让我感受到澳大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澳大有许多以捐赠人命名的建筑大楼及奖学金项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后也能够为学习生涯的母校贡献一份微薄之力。